应急普法小课堂:这些法律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2025-07-25 17:20法规办公室

一、紧急救助:放心伸出援手

1."扶不扶"有法撑腰:《民法典》第184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真实案例:北京地铁内乘客心脏骤停,路人实施心肺复苏成功救人,无需担忧法律责任。

记住:遇到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情况,请立即拨打120并施以援手。

2.AED使用免责:公共场所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均可放心使用,操作失误不追责。

二、医疗维权:这些权利要知道

1.病历就是"证据"

就诊后务必索要门诊病历、检查报告,这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医院必须保存住院病历至少30年(《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2.知情同意不能少

手术、特殊检查前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未告知风险属违规。

3.纠纷解决三步走

保存证据→与医院协商→申请医疗调解(各地医调委免费服务)

三、生活必备法律常识:

1.遭遇家暴:立即报警,民警必须出具《告诫书》;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2.网络诈骗:保留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第一时间拨打反诈专线96110。

3.消费维权: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遇到"霸王条款"可拨打12315投诉。

四、普法小测试

1.看到有人晕倒,该不该救?

A. 不救,怕担责

B. 立即施救并拨打120

2.医院拒绝提供病历怎么办?

A. 自认倒霉

B. 向卫健委投诉

(答案:1B 2B)

结语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每个人的铠甲。转发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成为"法律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