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升高就一定是胰腺炎吗?

2021-01-25 14:38检验科

血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其次是腮腺,此外肝、小肠、肾、卵巢、皮下脂肪等也能产生少量淀粉酶 。导致高淀粉酶血症最常见的病因是胰腺疾病,但巨淀粉酶、腮腺炎、急腹症等也会引起淀粉酶升高。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最常见原因,血清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重要的指标。淀粉酶在症状出现后2 -12小时开始升高,12 – 72小时达到峰值,通常在5天内回复原来水平。 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大于正常上限5倍以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但仅见于80%~9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部分患者淀粉酶水平达不到此高度。急性胰腺炎除高淀粉酶血症外往往同时伴有急性上腹痛,B超、CT和磁共振检查有胰腺肿胀、胰周渗液等影像学特征。如单纯高淀粉酶血症不伴有上腹痛和胰腺影像学改变不能轻易诊断胰腺炎,需认真检查分析,寻找其他因素。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癌也可引起高淀粉酶血症,通过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与急性胰腺炎进行鉴别。
急腹症
      急性腹痛伴有高淀粉酶血症除见于胰腺疾病外,多种急腹症均可出现,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如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系膜梗塞和异位妊娠破裂等均可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多数情况下这些疾病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不如急性胰腺炎明显,往往低于正常上限3倍,各自疾病都有相应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均无胰腺形态学改变。根据这些特点不难与急性胰腺炎鉴别。
巨淀粉酶血症
      是引起慢性高淀粉酶血症的重要原因,它是由于淀粉酶和血中免疫球蛋白或多糖结合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而不能通过肾脏清除。主由有酗酒、胰腺炎、恶性肿瘤、糖尿病、胆石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引起。但巨淀粉酶血症也可见于少数淀粉酶不升高的健康人。巨淀粉酶血症无特异临床表现,但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巨淀粉酶血症持续时间较长,为数周~数月,甚至一年,多可自行消失。
以下情况应考虑巨淀粉酶血症可能:
1、高淀粉酶血症而胰腺无影像学改变;
2、肾功能正常伴高淀粉酶血症;
3、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而尿淀粉酶正常或降低;
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腮腺炎所致高淀粉酶血症均为S-淀粉酶升高,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消化系统疾病
      胆囊炎和胆石症可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轻度升高,很少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ERCP术后常常发生高淀粉酶血症,部分患者可达到急性胰腺炎的水平,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多不伴有腹痛,持续时间较短,一般经过2~3天可自行恢复,影像学检查胰腺无形态学改变。少数ERCP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同时伴有胰腺形态的影像学改变。有文献报道,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也可导致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
恶性肿瘤
      许多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最常见的是卵巢癌、肺癌及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组织异位合成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经有效治疗后血淀粉酶可以明显下降,复发后又可以重新回升,这种现象不但为肿瘤组织异位分泌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而且说明部分肿瘤患者该值的变化可能有提示病情变化和预后的作用。
      除肺癌、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而外,高淀粉酶血症还见于胃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产生的淀粉酶多为S-淀粉酶,当临床上出现高淀粉酶血症而难以以胰腺疾病解释时,进行淀粉酶同工酶检测,对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除上述多种可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外,尚有其它少见病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炎等均有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