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暖夕阳,服务显担当——我院青年志愿 服务点亮人文关怀之光
2025-10-11 09:33团委
在山东省“敬老月”活动蓬勃开展之际,“金晖助老”的暖风吹拂着齐鲁大地。而我院青年志愿服务者们,早已将“助老助残”服务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用青春的坚守为老年及特殊需求患者铺就了一条温暖、顺畅的就医之路。其中,预检分诊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青年护理团队,正是这温暖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门诊大厅的“活导航”与“贴心人”
每天清晨,医院门诊大厅便开始熙攘起来。面对众多步履蹒跚、眼神中带着迷茫的老年患者,预检分诊台的青年护理团队总是第一时间迎上前去。
“阿姨,您哪里不舒服?我帮您在机器上挂号。”“大爷,您这个科室在三楼,我带您过去。”……这样的对话,每天要重复不知多少遍。她们不仅是预检分诊的“守门人”,更是老年患者的“贴心人”。从协助操作智能手机完成线上挂号、缴费,到提供老花镜方便老人阅读单据;从迅速推来轮椅护送行动不便者前往科室,到穿梭于药房与诊室之间帮忙取药、送检,她们用奔跑的脚步和真诚的笑容,极大地缩短了老年患者在院内的滞留时间,化解了他们面对现代化医院的“数字鸿沟”与“环境陌生”。
二、超越“敬老”的“手语课堂”与“心灵桥梁”
在长期的工作中,她们发现聋哑患者就医时面临着更深的沟通壁垒。
为此,预检分诊护理团队自发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疗手语。从简单的“哪里不舒服”、“头疼”、“吃药”,到更复杂的沟通,她们一点点地学,一遍遍地练,用无声的关怀打破交流的壁垒。
这些点滴细节,日复一日地汇聚成暖流,让“尊老敬老、扶弱助残”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医体验。如今,当有聋哑患者前来就诊,预检分诊的护士便能上前进行初步交流,用手语耐心询问病情,准确引导至相应诊室,成为连接他们与医生之间最关键的“心灵桥梁”。这一项超越言语的服务,让无声世界里的患者感受到了被理解的尊重与温暖。
三、从“活动”到“常态”,志愿服务精神扎根日常
“这些工作对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一项临时任务,而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预检分诊的护士长李婷这样说道,“看到爷爷奶奶们因为我们的帮助而舒展眉头,看到聋哑朋友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所有的辛苦都化成了成就感。”预检分诊的青年护理团队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金晖助老”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内涵,她们将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服务标准。在“敬老月”期间,她们的服务更加集中、更具示范效应,但其根源,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奉献。
预检分诊团队的坚守,是我院蓬勃发展的青年志愿服务文化的一个鲜明坐标。事实上,这样的志愿服务已如星火般遍布全院各个角落。从门诊大厅的导诊咨询,到住院病房的健康宣教;从大型活动的秩序维护,到针对特殊困难患者的一对一帮扶……广大青年职工将志愿服务内化为一种行动自觉,用专业的技能和真诚的关怀,为冰冷的医疗流程注入了温暖的“人情味”。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院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正是用这一点一滴的日常善举,将“尊老敬老、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镌刻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有温度的医院贡献着蓬勃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