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解读微课堂:11 月起施行!《法治宣传教育法》如何守护医患健康?
2025-12-01 16:11法规办公室
“术前谈话时的知情同意解读”、“病历查阅时的权益边界说明”、“投诉沟通时的合理维权指引”…… 法治宣传教育早已融入诊疗服务的每个细节。2025年4月1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将于2025 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普法领域的 “基本法”,既是医院规范服务的 “指南针”,更是医患守护权益的 “工具书”。今天就带大家读懂这部新法里的实用知识。
一、普法核心制度,三类机制筑牢基础
新法构建了系统化的普法体系,让医疗领域普法从 “零散宣传” 变 “制度保障”:
1.“谁服务谁普法” 机制:明确医院等服务机构需在诊疗中同步普法,比如医生术前讲解知情同意权、护士宣教时说明医保政策合法性;
2.精准普法机制:针对医护和患者分类开展普法,医护侧重执业规范,患者侧重权益保护,避免 “大水漫灌”;
3.终身普法机制:将法治教育融入医护继续教育和患者健康宣教,形成 “诊疗学法律、就医懂权益” 的长效格局。
二、每个人的 “普法参与责任” 请收好
新法明确 “全民都是普法参与者”,医患双方需履行3项核心义务:
1.医护主动释法:在接诊、查房、术前谈话等环节,同步讲解涉及诊疗规范、费用明细等法律要求,实现 “床旁普法”;
2.患者主动学法:通过医院宣传渠道了解就医权益,比如病历复印流程、隐私保护范围等,避免因 “不懂法” 产生误解;
3.双方协同守法:医护依规执业,患者理性维权,共同维护诊疗秩序,这是法律倡导的 “医患共治” 理念。
三、医院的 “场景化普法举措” 有法可依
作为服务一线,医院的普法行动均有法律支撑,主要包括三类实践:
1.阵地化宣传:在候诊区设置漫画展板解读《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护士站摆放普法手册,电子屏滚动播放维权指引;
2.精准化培训:将法律知识纳入医护岗前考核和年度培训,通过 “案例拆解 + 情景模拟” 讲解手术同意书签署、隐私保护等风险点;
3.常态化响应:在服务台设立普法咨询岗,针对医保报销、投诉处理等高频问题提供 “一对一” 法律解答,推动矛盾源头化解。
四、这些权益保障,新法给你撑腰
新法在普法中凸显人文关怀,为医患双方权益兜底:
1.患者有权要求医护清晰解读诊疗相关法律条款,对未履行释法义务的服务可提出异议;
2.医护在规范执业中因普法到位避免纠纷的,可纳入评优评先考量,执业行为有明确法律支撑;
3.医院需严格保护普法过程中收集的患者信息,严禁用于诊疗外其他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