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解读微课堂:9 月起实施!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里的健康守护密码
2025-10-29 10:29法规办公室
流感季的发热门诊、儿科的手足口病防控、老年科的肺结核筛查…… 传染病防治贯穿医疗服务全程。2025 年 4 月 30 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25 年 9 月 1 日正式施行,这部公共卫生领域的 "基本法" 不仅是医护人员的工作指南,更是每个人守护健康的法律保障。今天就带大家读懂这部新法里的实用知识。
一、传染病分三类,防控重点各不同
新法明确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40 种,分类标准更贴合危害程度与防控需求:
1.甲类(2 种):鼠疫、霍乱,属于最高风险级别,发现后需 2 小时内上报;
2.乙类(27 种):包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肺结核等,实行严格管理,24 小时内上报;
3.丙类(11 种):如流感、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以监测预警和暴发控制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新法首次将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纳入管理,可根据风险临时采取甲类防控措施,让新发传染病应对更及时。
二、每个人的 "法定责任清单" 请收好
新法明确 "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以下 3 点义务必须履行:
1.主动报告不隐瞒: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疑似症状,或接触过传染病患者,需及时向社区或医院报告;
2.配合防控不抗拒:疾控部门的流调、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措施,属于法定防控手段,拒不配合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3.日常防护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接种疫苗等习惯,既是自我保护,也是法律倡导的防控责任。
三、医院的 "硬核防控举措" 有法可依
作为防治前沿,医院的每项行动都有法律支撑:
1.精准筛查:发热门诊实行 "首诊负责制",对疑似患者快速核酸检测、影像学检查,避免漏诊;
2.规范救治:确诊患者由感染科或专用病区收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标准,防止交叉感染;
3.中西医协同:新法明确 "中西医并重",医院会根据病情搭配中药方剂,提升救治效果。
同时,医院建立了智慧化监测系统,能实时上报传染病数据,为区域防控提供依据。
四、这些权益保障,新法给你撑腰
新法在防控中更显人文关怀: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患者,医院会严格保护患者隐私,禁止泄露就诊信息;
2.甲类及乙类甲管传染病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可按规定享受政府补助;
3.因防控措施无法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需保留岗位并支付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