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不良习惯的危害与影响(二)

2025-03-25 16:42中心实验室

实验室秩序与卫生问题

1.物品乱翻的破坏作用

实验室物品经过整理后,有序存放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但有些人员随意乱翻已经整理好的物品,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实验室的秩序。这会导致原本有序的物品摆放变得混乱,后续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自己所需的物品。在科研工作中,时间是宝贵的资源,这种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可能会延误实验进程,影响实验的连贯性和效率,甚至可能错过最佳的实验时机。

2.冰柜混放物品的危害

在存放检验物品的冰柜中放置饮料、雪糕、面包等食品是实验室的大忌。一方面,食品可能会释放水汽、微生物等,污染检验物品,影响其质量和检测结果。另一方面,实验室中的有害物质也可能污染食品,使食品变得不安全。这种相互污染的情况,不仅会对实验造成损失,还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危害实验室人员的身体健康。

3.手套使用不当的健康风险

在实验过程中,手套是保护实验人员免受有毒物质侵害的重要防护装备。但当手套上粘有有毒物质时,若随意乱摸门把手、键盘等公共物品,这些有毒物质就会传播开来。其他人员在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可能会间接粘上有毒物质,从而危害身体健康。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实验室人员出现中毒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危及生命。

4.有毒瓶子处理不当的安全隐患粘有有毒物质的瓶子若不给予特殊处理,和其他瓶子混放在一起,极易造成交叉污染。在实验室的日常操作中,瓶子的取用和存放频繁,如果有毒物质污染了其他瓶子或周围环境,可能会在后续的实验过程中被无意接触或使用,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如中毒、化学反应失控等,对实验室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实验操作中的不良习惯

1.称量环节的错误操作

在称量环节,一些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称量结果的准确性。首先,称量前不校正天平以及不查看水平气泡是否在中心位置,会使天平本身存在系统误差。天平的不准确性会直接导致称量数据的偏差,这种偏差可能在后续的实验计算中被放大,影响整个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其次,在天平还没稳定的情况下就开始称量、计数,由于天平在未稳定时读数是不准确的,这必然会导致称量结果出现误差,使得实验数据失去精确性,可能导致实验结论出现错误。

2.称量样品相关的问题

称量样品时的一些不当操作也会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多次重复使用一张称量纸,会使称量纸上残留的样品污染下一次称量的样品,改变样品的纯度和质量。而且不擦拭药匙,药匙上残留的物质也会混入下一次称量的样品中,进一步影响称量结果的准确性。这些误差在一些对样品纯度和质量要求较高的实验中,可能会使实验结果完全偏离预期,导致实验失败或得出错误的结论。

3.溶液配置问题

配置溶液时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实验室中的许多化学试剂在配置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盐酸、硫酸等挥发性酸在稀释过程中会释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不在通风橱内操作,实验人员会直接吸入这些有害气体,对呼吸道、肺部等器官造成损害,长期积累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实验人员的工作状态,降低工作效率。

4.定容操作问题

定容过程中的不良习惯会影响溶液浓度的准确性。在定容时,不采用滴管而是直接用洗瓶,很难精确控制溶液体积。洗瓶的水流速度相对较快且不易控制,常常导致定容不准确,溶液在静置后可能会超出刻度线。此外,不平视容量瓶刻度线也会产生视角误差,使实验人员误判溶液体积,同样导致定容误差。这些误差会改变溶液的浓度,进而影响实验结果,尤其是在对溶液浓度要求精确的实验中,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5.药匙取料问题

用药匙取料时,将多余的药品仍返回瓶内是一种不良习惯。这种行为会污染瓶内剩余的药品,使药品的纯度降低,引入杂质。对于一些对纯度要求极高的化学药品,如分析纯、优级纯试剂,这种污染可能会完全改变药品的性质,影响后续实验中以该药品为原料的所有实验步骤,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或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实验室安全与卫生防护问题

1.进入实验室的穿戴问题

不注重进入实验区的穿戴规范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穿着拖鞋、凉鞋、短裤进入实验室,或者不穿白大褂、赤手取物品,会使身体大面积暴露在实验室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中。例如,化学试剂溅出可能直接接触皮肤,导致烧伤、腐蚀;生物样本可能携带病菌,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引发感染。这些情况会大大增加实验人员受伤和中毒的风险,严重威胁到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废液处理问题

实验室废液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如果直接倒入下水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下水道进入自然水体、土壤等环境中,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例如,含有重金属的废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使土壤肥力下降,水体中的生物因重金属中毒而死亡;含有有机物的废液可能在水体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这种污染不仅危害环境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3.实验室服装使用问题

将实验室专用服装穿到实验室外,如食堂等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实验室服装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吸附了各种有害物质,将其带出实验室会把这些有害物质传播到公共区域,危害其他人员的健康。同样,将食物、饮料带入实验室,一方面食物可能受到实验室环境中的灰尘、化学物质、微生物等污染,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另一方面,食物残渣、水汽等可能污染实验设备和样本,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记录与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1.实验记录问题

实验记录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有些人不做实验记录,或者过后凭记忆补写,这种行为会对实验数据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记忆可能存在偏差,尤其是在复杂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步骤、数据等信息可能被记错或遗漏。不准确的记录会导致后续实验无法准确重复,无法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也无法为科研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

2.液相色谱分析操作问题

在液相色谱分析中,手动进样时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会影响分析结果和仪器寿命。进样针针头直接用手指蹭下,手指上的油脂、汗液等杂质会污染针头,影响进样的准确性。而且不用滤纸擦拭这些杂质可能进入色谱柱,影响色谱分离效果进样后不拔下进样针,可能会导致进样针损坏增加仪器维修成本,同时也可能影响下一次进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整个液相色谱分析的结果。

3.其他卫生与安全管理问题

洗完手以后直接在白大褂上擦,会使白大褂沾染污渍和细菌。污渍会影响白大褂的外观,细菌则可能在实验室环境中传播,污染其他物品或被实验人员再次接触,影响卫生状况。此外,为贪图省事,实验室门经常不关,会使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得不到有效控制。外界的灰尘、微生物等可能进入实验室,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环境要求严格的实验,如微生物培养、高精度分析实验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