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乳牙为什么迟迟不掉?
2015-05-31 00:00本站原创
宝宝到了换牙的年龄,乳牙应逐个脱落,被相应的恒牙所替换。但有些孩子的乳牙到了应脱落的时候却迟迟不掉,恒牙也不能正常萌出,这种现象称为“乳牙滞留”。
宝宝到了一定年龄乳牙会自动脱落,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其原因是乳牙下方的恒牙胚向上生长,压迫乳牙与恒牙胚之间的牙槽骨,使骨质吸收,同时乳牙根也渐渐吸收,变得越来越短,牙齿即开始松动。再加上咀嚼等外界作用力,牙根基本吸收,乳牙即脱落,新生恒牙在相应的位置萌出。
由于以下的一些原因,孩子可能出现乳牙的牙根无法被完全吸收,或者已经完全吸收十分松动,却仍旧不掉的现象:
1、宝宝吃的食物太过精细,咀嚼强度不足,给牙床的刺激太少,容易导致应该吸收的乳牙牙根吸收不完全,应该脱落的乳牙迟迟不掉,恒牙从旁边长出来,即—“双排牙”。这是乳牙滞留最常见的原因。
2、恒牙胚错位:每一颗乳牙对应的下方都存在一颗恒牙胚,位置不正常的恒牙胚不能有效地压迫乳牙根给予刺激,导致乳牙根无法正常吸收,造成乳牙滞留。
3、乳牙根粘连:由于被忽略的龋齿(虫牙)及其继发的牙髓疾病,可导致乳牙根尖发生炎症,炎症组织造成乳牙根与牙槽骨粘连,也可使乳牙根吸收不完全甚至不被吸收,从而乳牙无法正常脱落。
4、恒牙胚缺失:有的宝宝恒牙胚先天缺失,此时乳牙根完全受不到恒牙萌出压力的作用,导致乳牙滞留。
家长遇到孩子乳牙久不脱落或者长成“双排牙”的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找出原因。对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的滞留牙,应尽早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