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会使牙移动?

2016-02-29 00:00本站原创

    很多人担心自己的牙齿在矫正后会出现牙齿松动现象,或者在年老时出现松动甚至脱落,所以,很多人犹豫再三,不敢开始正畸治疗。那么正畸治疗真的会使牙松动吗?

    正常情况下,人的牙齿只有牙冠暴露在外面而牙根完全埋在牙槽骨中,因此非常坚固。事实上,牙齿并非像钉子一样不动,牙根与牙槽骨之间有一层牙周膜,其弹性和韧性使得牙齿在行使功能时有一定的松动性,以免牙齿受到伤害,这种现象称为牙齿的生理性动度。牙齿松动是指牙齿松动程度超过正常生理范围。

    引起牙松动的原因如下:

    1.牙槽骨的吸收这是牙松动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见于牙周炎的患者。如牙周炎未控制,牙槽骨则缓慢进行性吸收,牙槽骨吸收越多,牙松动就越厉害。

    2.合创伤如果牙齿的咬合状况不良,或有夜磨牙、紧咬牙的不良习惯,对牙齿的咬合造成了创伤,长期也会造成牙齿的松动。

    此外,牙周膜的急性炎症,牙周翻瓣手术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月经期、及长期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可使牙松动度增加。

    我们可以把牙齿与牙槽骨的关系想象成树与土壤的关系。一棵树长歪了,若想把它扶正,我们可以用一个大小合适的力量去推它,且不断给树根周围的土壤部分松土部分培土,这样树就稳定在新的位置上了。正畸牙齿移动的原理类似,给牙齿施加一个持续并大小合适的力量,牙齿一侧的牙槽骨吸收,另一侧的牙槽骨增生,从而实现了牙齿在牙槽骨里的移动。

    在矫治过程中,因牙周膜、牙槽骨等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建,因此,部分患者会出现牙齿轻度松动,酸胀不适,咀嚼无力等情况,这都是治疗中的正常反应,矫治结束后,牙齿在新的位置安家落户,周围组织逐渐改建重塑完成,这些现象都会消失,牙齿恢复正常。

    牙齿松动与牙齿矫正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患者正畸前存在牙周炎等牙周疾病且未控制好,或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如加力过大,加力过快等则可能造成牙齿的非生理性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