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奶瓶龋”?

2016-08-29 00:00本站原创

    “奶瓶龋”指的是儿童早期龋齿,常见于长期使用奶瓶的宝宝身上,其特征为龋齿主要发生于上颌的门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时与此成为对比的是,下颌的门牙却很少看到龋齿。 这种蛀牙往往是因为不当的喂食习惯造成饮品中的可发酵醣类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所致,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发酵醣类,经变形链球菌利用之后而产生酸,造成牙齿表面脱钙。

     宝宝吮吸奶嘴时,牛奶容易直接附着在牙齿表面。此外,宝宝使用奶瓶时还常常边玩边喝,从而使肚子饱胀而引起睡意,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得附着在牙齿上面的饮料更难去除。宝宝含着奶嘴睡觉,无法清理口腔,就会使口腔内腐蚀牙体的细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齿脱钙、牙冠剥脱,就会形成黑色的残根或牙渣,从而引发“奶瓶龋”。

     与恒牙相比,乳牙中的有机物多于无机物,因而更容易受到酸的腐蚀。而患了“奶瓶性龋齿”,宝宝不仅会牙疼,严重时还可发生牙髓炎、牙周脓肿等并发症,危害全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