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嘴里的4种“小毛病”

2017-01-18 00:00本站原创

口腔可以说是宝宝身体的重要“进口”。由于宝宝的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差,常因感染、外伤或其他因素引起口腔黏膜长疱、糜烂、损伤。有些口腔黏膜斑合并潜在的问题还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宝宝口腔局部溃疡的病因、病情、病症各不相同,因此妈妈们一定要仔细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1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状物,常见于宝宝上下唇内侧,颊黏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会波及到咽部。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边不红。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2、疱疹性口炎是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得此病。患病宝宝口腔黏膜上会陆续出现水疱,有些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还有黄白色模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宝宝会疼痛流涎、烦躁哭闹、拒绝进食。本病终年都可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有传染性,但易复发,如果宝宝反复发作则可能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3、手足口病是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手足口病是比较特殊的传染病,它不仅是一种病毒致病,而有多种不同的病毒可导致临床相似的症状,曾经在我国大面积流行的EV71病毒就是其中的一种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随后宝宝手心、脚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出现。手足口病的水疱表现比较单一,只是小红点样的丘疹,大约1~3mm大小。部分宝宝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4自我伤害性溃疡此种“外伤性溃烂”大部分是在舌头上,或靠近牙齿的咬合面脸颊黏膜的地方。一般妈妈可以看看宝宝有没有吃了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有不正常的咀嚼,也可能是牙齿长出来,一开始咬合的习惯还没建立好,所以自己咬到。其他如本身牙齿形状或位置异常,也会导致咬合干扰,妈妈可要多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