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常识
2018-10-25 00:00本站原创
就目前临床来看,儿童的口腔健康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龋齿、牙齿发育异常、口腔不良习惯。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针对不同的发育阶段,如何做好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呢?
一、胎儿期。主要是指孩子出生前的40周,这个阶段母体的健康、营养、心理及所处的内外环境等都对胎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口腔疾病预防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孕妈妈的口腔健康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若是钙的摄入量不足会影响婴儿的牙齿发育;若是患有牙周炎会增加婴儿早产或出生时低体重的概率;另一方面,孕妈妈的口腔健康也关乎自身的健康:孕期口腔问题会增加其心脏病、中风甚至难产的几率。另外,孕期体内激素的增加会加重孕妈妈的口腔健康问题,建议孕前至口腔科检查,解决口腔问题。通过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中包括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等所有疾病,并进行完善修复治疗。
二、是婴儿期。主要是指孩子0-1岁的年龄段,也就是哺乳期阶段。该阶段口腔保健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正确的喂养方法。喂奶方式、姿势、习惯、有无夜奶情况等都直接影响宝宝颌骨的发育。通常建议妈妈们45度斜卧喂或半卧喂;不建议平躺喂奶 ,否则容易引起孩子下颌骨前伸,造成反(牙合)。喂奶时间最好为半小时左右。同时建议尽量母乳喂养,如果需要人工喂养,应选择偏平状而非圆形的奶嘴,因为该形状类似于母乳喂养时乳头的形状,更有利于孩子颌骨发育。另外,要防止让孩子边喝边睡,否则很容易造成牙齿龋坏。正确的睡眠方式。建议经常更换头位,有利于儿童颌骨发育。破除不良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宝宝跟母亲之间需要有情感交流,否则很容易养成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比如吮指、 口呼吸、咬唇等等,进而影响其颌骨发育。母亲需要与医生相互配合,一起纠正孩子的口腔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孩子进食以后,家长可以用纱布指套或者软毛牙刷帮其擦洗口腔。
三、幼儿期。指1-3岁这个年龄段,也是乳牙萌出期,这个阶段的儿童饮食发生改变,开始进食一些饼干、糕点等粘稠度稍高的食物,摄取食物的数量、次数和含糖量增多,但由于此时的乳牙矿化程度较低,因此很容易形成龋齿。
为了防止因龋造成乳牙早失,积极预防是首要工作。ADA(美国牙医协会)建议,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每3-6个月涂氟一次。针对早期白斑,氟化物也能起到再矿化、逆转白斑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走路,容易因摔跤造成乳牙外伤。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嵌入式外伤,从而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乳牙外伤还会影响儿童的牙齿美观,造成乳牙变色,严重地还会造成牙根折断拔除,这时一定要去医院做间隙保持器,防止其它牙齿错位,阻碍继承恒牙萌出。同时,父母需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避免孩子养成不好的口腔习惯。
四、学龄前期。主要指3-7岁左右的年龄段,也称乳牙列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颌骨开始发育,牙齿间开始有间隙,易形成邻面龋,所以这个阶段亦是龋齿的高发期,可以通过使用牙线来有效预防邻面龋。如果产生龋齿,需要及时去医院修复。若面积较大,可以制作坚固耐用、不易脱落的不锈钢乳牙预成冠;若是前牙龋坏,可以利用外形美观、持久耐用的乳前牙透明冠进行修复。同样地,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口腔的不良习惯,避免颌骨畸形。孩子三岁左右,就可以进行乳牙的早期矫正。
五、学龄期+青春前期。主要指7-13岁这个阶段,也称混合牙列期。此时,儿童不仅有乳牙,恒牙也开始萌出,但牙齿的耐酸性差、矿化程度低、窝沟深,容易产生乳牙龋、恒牙龋等龋齿情况,是龋齿出现的高峰期。这个阶段要极其注意口腔卫生,或者通过窝沟封闭术来预防龋齿。如果已经产生龋齿,应立即去医院治疗,预防牙齿早失。(李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