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与瞬时血糖的意义

2018-09-28 00:00本站原创

       反映血糖的指标有多种,如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尿糖等。虽然这些指标都能反映血糖水平,但临床意义还是有所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通过空腹血糖,我们能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意味着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差。餐后血糖高,则往往提示分泌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外,餐后血糖控制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是满意的。而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餐后血糖却未必满意。这是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保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在基础状态下,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是,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够,表现出餐后高血糖。进餐的作用就如同上楼和负重。一个人平地行走不觉得累,但上楼就不行了,负重就更吃力了。

      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与血红蛋白缓慢发生不可逆的糖化作用,从而生成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水平,且在某种程度上说,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速度与23个月内的血糖浓度水平成正比。

      对于糖尿病监测来说,瞬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各有侧重,降糖实际上应该两者都要降。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会受到基础胰岛素分泌、进餐后胰岛素分泌量、进食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反映的是瞬时血糖水平,可以说,它们时刻都在变化,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均不尽相同。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检测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能有效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