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咬合处理
2018-02-27 00:00本站原创
前牙修复是近年来口腔修复的热点之一。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前牙修复患者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在口腔修复的传统治疗要求中,对前牙修复一直有美观要求,但是随着患者期望的提高、口腔修复技术和材料的进步,美学修复即使在治疗原则层面上基本等同于传统修复原则,却对修复质量的追求较传统口腔修复有明显的提高。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医学上美的实现不仅仅是某些雕塑作品所呈现的形式美。虽然患者会比较多地关注修复后前牙的形态、排列、颜色等外在的因素,但是医生在满足患者外在美观需求的前提下更要注意患者的功能健康。只有在功能协调前提下实现的外在美观,才能实现患者综合生活质量的提高,否则会导致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
前牙作为人体器官之一,维持美观的外形只是前牙功能的一部分,前牙还有参与发音、切断食物等功能。口腔修复治疗是以通过修改、改变或重塑牙齿的形状来实现,这种形状改变在上下颌牙齿接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力效应。咬合问题处理的实质是通过改变在各种下颌运动中牙齿的接触方式,进而影响牙齿、牙周膜、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等相关组织的受力,再通过神经反射等作用影响口颌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前牙修复中应该关注的咬合问题涉及牙齿排列、上前牙舌侧形态、下前牙切端位置和形态、前牙的接触方式等。
在单个前牙修复时应该仔细检查咬合关系,特别是非正中状态的咬合状态,使修复牙齿受力不大于被修复前的状态或邻牙。在进行咬合检查时,除用咬合纸检查咬合接触部位外,还应该将手指放置在被修复牙齿和邻牙的唇面触诊,感受下颌在功能运动过程中的功能动度,避免被修复牙齿承受过大的力量。因为现有临床常用的咬合检查手段(如咬合纸等)对咬合部位有较好的检测能力,但对力度的检测相对较差。用这种较简单的方法对前牙这种以 受侧向力为主的牙齿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多个前牙修复时的咬合处理比单个牙齿的修复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不仅要使被修复的每个牙齿受力处于相对均匀状态,不会出现个别牙在下颌正中和非正中状态下受力过大,而且要使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运动状态不会因多个牙齿修复而出现较大的变化。
总之,在进行前牙美学修复时,医生不仅要改善牙齿的外形、颜色和排列,更须要从口颌系统功能健康的角度考虑修复方案,对咬合的关注要贯穿于修复治疗的设计、实施及完成,以实现口颌系统功能健康、美观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