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口腔疾病患病特点
2019-08-29 00:00本站原创
(一)乳牙龋
1、完整健康的乳牙列的重要性: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够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保障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儿童的准确发音,引导恒牙的正常萌出。
2、病因:该阶段乳恒牙开始替换,牙弓不断生长发育,出现牙间隙,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
3、危害:乳磨牙大面积龋坏会影响咀嚼和食物营养的摄入,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龋坏导致的乳牙缺失,可影响继承恒牙的萌出,出现早萌、迟萌或异位萌出,造成错颌畸形。
4、治疗:及时治疗乳牙龋,早期治疗时间短、儿童痛苦小、治疗效果好。
5、预防: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6岁儿童,由于年纪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儿童无法自主完成口腔清洁。父母在家庭中应起到示范作用,最好与儿童一起做到早晚刷牙、餐后漱口。有条件时,家长应每日帮助儿童认真、彻底地刷牙一次(最好是晚上)。
(2)幼儿园口腔保健工作:
学龄前期(3~6岁)儿童大部分是在幼儿园。幼儿园担负着儿童保健、教育两项任务。
幼儿园口腔保健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做好幼教老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使他们掌握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乳牙的生长发育、龋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正确的刷牙方法等;
②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幼儿园儿童集中,适宜开展群体预防保健,幼教老师应与专业口腔医生配合,组织儿童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进行口腔检查,并接受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用氟防龋措施;
③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与餐后漱口方法,少吃零食、甜食,睡前不吃零食;
④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共同关注和促进儿童的口腔健康。
(二)错殆畸形
1、病因:
(1)3岁以上儿童如果长期有吮指、吐舌、咬下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容易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和开颌等。
(2)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同样是造成错颌畸形的常见因素。
主要表现为:
①乳牙早失:因龋病等原因造成的乳牙过早缺失,使儿童咀嚼功能下降,颌骨长期得不到足够咀嚼力的生理刺激而造成发育不足,导致恒牙错位萌出;
②乳牙滞留:乳牙滞留占据了恒牙的萌出位置,导致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
2、治疗及预防:
(1)针对原因预防,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咀嚼习惯,积极治疗乳牙龋,恢复咀嚼功能,防止因咀嚼功能下降、颌骨发育不充分导致错颌畸形;
(2)其次应破除口腔不良习惯,防止因吮指、咬唇、口呼吸、夜磨牙等造成错颌畸形;
(3)同时还应提高家长对错颌畸形的认识,在儿童12岁左右乳牙完全替换为恒牙后进行矫正。
(三)第一恒磨牙龋坏
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是儿童6岁左右萌出的恒磨牙。
1、病因:因其萌出较早,尚未发育成熟,牙体硬组织较薄,矿化程度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强,加之雅面的窝沟较深,食物残渣及牙菌斑不易清洁,极易发生龋病。
2、危害:如果因龋坏造成第一恒磨牙早失,长期可使邻牙移位,咬合关系异常,形成错颌畸形。
3、预防:在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后的6个月内进行窝沟封闭。
(四)牙外伤
1、原因:多由于运动中的跌倒和撞击所致。
2、表现:多表现为牙震荡、牙脱位和牙折。
3、治疗:受伤后出现牙龈出血、牙折断、松动、移位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果整个牙脱落,要用凉开水或自来水冲洗掉牙表面的污物,不要刷、刮牙根部,将冲洗干净的牙放回到牙槽窝中,或将牙泡在新鲜的冷牛奶、生理盐水或含在口腔内舌下,迅速到医院就诊。
牙离开口腔的时间越短,再植成功的几率越大,最好在30分钟内接受治疗。
对于牙外伤的防护,提倡儿童在运动时使用保护牙托。保护牙托通常用硅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配戴在牙,当在脸部和头部受到击打时可起到保护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