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生奶龋的原因

2019-11-25 00:00本站原创

     奶龋的定义:一种由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 奶瓶而造成的 龋齿,医学上称为奶瓶龋(又称哺乳龋),表现为上颌乳切牙(即 门牙)的唇侧面,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牙齿患 龋病后不能自愈(即不能再长好)。

     由于 乳牙的钙化程度低,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且治疗效果差。因此积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奶瓶龋主要原因是,家长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孩子躺着的姿势使奶瓶嘴直接贴附于上颌乳切牙,让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或其他含糖的易产酸发酵的饮料中,口腔中的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而破坏牙齿;当婴幼儿清醒时,可以通过唾液的分泌、咽喉的吞咽,有效地清除口腔内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而当婴幼儿人睡后, 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吞咽功能减弱,口腔的自洁、稀释、 中和作用均下降,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便存留在口腔中,并环绕在牙齿周围,很容易发生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