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槟榔:一种“致命”的食品文化
2019-08-29 00:00本站原创
我国台湾、海南、广西等槟榔原产地都有嚼槟榔的习俗,但在湖南人面前,他们通通相形见绌——据统计,台湾约10%的人口有嚼槟榔习惯,而湖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38.42%,其中30至40岁人群更高达50.36%。地方的广泛食用,使嚼槟榔早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我国台湾地区还衍生出“槟榔西施”的文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槟榔经销商为招揽顾客聘用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坐台促销槟榔的新招,被称为“槟榔西施”。一名合格的槟榔西施拿出一粒槟榔,熟练地用刀子切去头尾,又打开一个类似化妆品的小盒子,用小刀剜出少许白泥膏,平摊在槟榔叶上。白泥膏实际上就是石灰一类的东西,可以降低槟榔的不良刺激。
槟榔的危害
经常咀嚼槟榔确实容易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槟榔导致口腔癌早在1860年就有人提到了,没想到吧?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04年才把槟榔确认为1级致癌物。其实1985年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含烟草成分的槟榔制品致癌的确凿证据,只是当时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槟榔本身就能致癌。
后来流行病学证据逐渐出现,尤其是从印度、巴基斯坦获得了含烟草和不含烟草成分的槟榔制品都能致癌的证据。同时,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证据不断涌现,证明不仅槟榔制品,无论是否含烟草成分都有致癌性,其青果同样致癌。
研究者们认为槟榔导致口腔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槟榔中的粗纤维容易摩擦口腔黏膜,造成黏膜反复创伤,形成局部慢性损伤,进而导致癌变;第二,槟榔中含有的大量生物碱促进上皮细胞凋亡,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进而导致癌变;第三,与烟草共同食用更易促进癌症。
央视报道中提到,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湖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张胜医师解释道:湖南口腔癌60%的患者都和吃槟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