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有哪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2019-07-28 00:00本站原创

     总体上讲,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口干、发黏、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味觉减退等,主要体征为舌背乳头萎缩、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的白色凝乳状斑膜、口腔黏膜发红、口角湿白潮红、白色不规则增厚、斑块及结节状增生等。

    由于诱发因素、感染人群和病程的不同,口腔念珠菌病呈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

    (一)伪膜型 

  又称鹅口疮、雪口病,多见于婴儿,成人较少见,但HIV感染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治疗者、免疫缺陷者及身体衰弱者等也可发生。

  临床表现为乳白色绒状伪膜,似奶块,不易擦去。             (二)红斑型 

        红斑型多见于大量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后的患者,常累及舌背黏膜。表现为外形弥散的红斑,以及舌乳头萎缩。 

       红斑型中有一类特殊的念珠菌病,因多发生于活动义齿佩戴者,又称义齿性口炎。患者常有夜间不摘义齿的习惯;表现为义齿承托区黏膜形成界限明显的红斑,常伴有口角潮红、湿白或皲裂形成。

        (三)增殖型 

  念珠菌感染长期存在,导致口腔黏膜结节状或肉芽肿样增生,舌背、上腭及颊黏膜多见。

   该型有恶变潜能,对于长期慢性感染者,应特别提高警惕。

    (四)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该病是与念珠菌感染相关的一组特殊类型的综合征,病因复杂,患者常伴有遗传因素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或伴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皮质等功能减退。

  多数患者从幼年时发病,病程持续数年至数十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反复持久的口腔、指甲、皮肤和阴道的念珠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