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牙齿萌出的小知识
2019-06-27 00:00本站原创
牙齿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了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三个阶段。妈妈怀孕后,第2个月起乳牙胚即开始发生,5-6个月开始钙化,至出生时颌骨内20个乳牙胚均已形成。乳牙胚形成后,在其舌侧或牙板的远端相继形成恒牙胚。第一恒磨牙牙胚形成于胚胎第4个月,是恒牙中最早发生的牙胚;恒切牙及尖牙的牙胚发生于胚胎第5-6个月;前磨牙的牙胚发生于胚胎第10个月;第二恒磨牙牙胚在出生后1岁时形成,而第三恒磨牙牙胚形成于出生后4-5岁。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在颌骨的中的牙胚逐步钙化,并向牙槽嵴移动,不断生长的牙冠逐渐穿破牙囊和牙龈,部分显露于口腔中,此时称为出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牙齿萌出了,而实际上,牙冠出龈至上下牙齿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称为萌出,整个萌出过程中牙齿都在不断生长、钙化。
不论乳牙或恒牙,其萌出过程均存在一定的规律,牙齿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左右成对萌出,在一般情况下,下颌牙的萌出较上颌同名牙略早,女性同名牙的萌出略早于男性。婴儿出生后约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至两岁半左右全部萌出。在孩子6岁左右,恒牙开始萌出,直到12岁前后将乳牙全部替换。在乳牙萌出期间,牙的萌出顺序也可因牙及牙周组织的生长状况、口周肌肉的作用及全身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异常,但通常不会导致不良影响。
由于儿童胚胎期和出生时全身及牙齿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牙齿的出龈时间会有所不同,乳牙和恒牙相同,当牙根发育至2/3~3/4时,牙冠即可破龈而出,根据牙龄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比年龄会更准确。
对于出龈比较晚的孩子,应拍摄X线片,确定牙齿是否先天缺失或迟萌,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姚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