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正畸牙釉质脱矿的原因及预防
2020-04-23 00:00本站原创
牙釉质脱矿是固定正畸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许多正畸患者在托槽周围牙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白垩色斑,是早期龋坏的临床表现。正畸治疗后虽然牙齿排列整齐,但是大面积釉质脱矿的出现则严重影响正畸治疗的美观。固定矫治牙釉质脱矿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显示釉质白斑可发生于正畸治疗一个月后,固定矫治中大约1/4的患者发生白斑脱矿病损,同一患者釉质白斑的发生率甚至可以达到73%-95%,对牙釉质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随正畸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临床发现白斑病损时,正畸治疗往往不能终止,这使很多早期的白垩色斑进展加快,脱矿面积增大,最终形成不可逆的病损。
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是在口腔特定物理化学条件下,釉质晶体与周围唾液环境内矿质元素的动态平衡关系。固定矫治中矫治器和残留粘接剂周围易造成唾液蛋白附着增加,进而菌斑生物膜大量聚集,以链球菌属和乳杆菌属为主要菌群数目增多,代谢产酸使周围pH下降。酸性作用导致釉质表面钙磷离子析出,釉柱问质破坏。此外,正畸治疗中食物易附着在矫治器周围,加之矫治装置结构复杂,妨碍颊舌肌肉和唾液的冲刷自洁。同时青少年患者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较差,使得菌斑长期存留使唾液中过饱和状态的钙、磷离子难以进入菌斑内部,影响唾液再矿化作用并加重脱矿作用。
良好的口腔卫生是正畸患者防龋的基础。建议患者使用含氟牙膏,每天至少刷两次牙,配合使用牙线等以清除菌斑,与手动牙刷相比,使用电动牙刷控制菌斑效果更佳。在复查时,医师应评估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必要时采取专业清洁措施,每年2-3次专业的预防性清洁可以减少细菌附着,提高刷牙的效率,降低患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