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不良习惯的危害与影响(一)

2025-02-20 09:34中心实验室

在实验室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不仅会对实验环境和设备造成损害,还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实验后清理与维护问题

1.现场清理不及时的危害

实验完成后,现场的及时清理是保持实验室良好环境的基础。然而,部分人员却未养成这一习惯,他们将各种实验用品随意丢弃,使实验室变得杂乱无章。这种混乱不仅破坏了实验室原有的整洁有序,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例如,残留的化学试剂可能在不经意间相互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实验室人员健康;或者后续实验人员在杂乱环境中难以找到所需物品和合适的操作空间,导致实验进度受阻,甚至因误触某些物品而引发实验差错。

2.公用仪器维护不当的影响

公用仪器是实验室的重要资源,需要全体人员共同爱护。但实际情况中,存在部分人在使用公用仪器后,若发现仪器损坏,不是秉持负责的态度上报维修,而是选择隐瞒或推卸责任。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仪器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仪器损坏若不及时修复,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降低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这对于后续依赖该仪器进行实验的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阻碍,他们可能因仪器故障而无法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甚至不得不暂停实验,等待仪器修复,从而严重影响整个实验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实验物品的标识与管理问题

1.瓶子无标记的危险性

瓶子标记在实验室安全和实验顺利进行中起着关键作用。若瓶子不做标记,使用者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完全不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物质。在实验室复杂的环境中,这种情况极易导致误拿误用。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将酸性溶液误当作碱性溶液使用,可能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不可预测的危险,对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设施造成严重威胁。

2.溶液瓶信息不更新的问题

溶液瓶上的配置信息是实验人员使用溶液的重要依据。但有些使用者的偷懒行为,导致信息不能及时更新,这给后续实验人员带来极大困扰。当他们依据错误信息进行实验时,很可能导致实验失败。例如,原本需要特定浓度的溶液进行反应,但由于信息未更新,使用了错误浓度的溶液,反应结果可能与预期完全不同,使得之前所有的实验准备和投入都付诸东流,还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室设备使用与维护不当

1.冰箱门问题的影响

冰箱在实验室中用于保存对温度敏感的实验物品,其门没关严这一情况时有发生,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冰箱内温度环境的稳定对于保存其中的物品至关重要,门没关严会导致温度波动。对于一些生物样本,温度变化可能使其活性降低、变质;对于化学试剂,可能影响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实验物品的质量,进而对实验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实验数据的偏差或实验无法重复。

2.移液枪使用问题

移液枪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精密仪器,其使用后的规范操作至关重要。然而,移液枪乱放问题普遍存在,使用后不放回枪架,不仅容易造成移液枪丢失或损坏,而且下次使用时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寻找,降低工作效率。此外,用完后不将移液枪调回最大刻度,会使枪的弹簧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这会加速弹簧的疲劳和老化,影响移液枪的精度和使用寿命。长期如此,会导致实验中吸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进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电子天平使用与维护问题

电子天平在实验中用于精确称量,使用后的清理和天平门的关闭是保障其性能的关键。若不及时清理,残留的称量物会留在天平内和工作台面上。天平内的残留物质可能会干扰天平的传感器,影响其称量准确性;工作台面上的残留物质可能在后续操作中再次进入天平,进一步加重误差。而且,不关天平门会使天平内部受到外界空气流动、灰尘等因素的影响,破坏其稳定的称量环境,降低电子天平的使用寿命和精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