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五项临床意义解读
2025-09-22 14:55检验科
心肌酶谱五项临床意义解读
心肌酶谱五项是临床评估心肌损伤的核心生化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这些酶在心肌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其血清浓度变化,可辅助诊断心脏疾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一酶谱五项指标解
肌酸激酶(CK)
正常值:男性38–174 U/L,女性 26–140 U/L。
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发病后 3–8 小时开始升高,10–36 小时达峰值,3–4 天恢复正常。
其他疾病:骨骼肌损伤(如剧烈运动、肌炎)、脑血管意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导致CK升高。
特点: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正常值:0–25 U/L 或 0.8–5.0 μg/L。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核心指标:特异性较高,AMI 发病后 4–6 小时升高,12–24 小时达峰值,48–72 小时恢复。
心肌损伤程度评估:升高幅度与梗死面积正相关。
特点:心肌特异性强,是诊断AMI 的“金标准”之一。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值:男性0–40 U/L,女性略有差异。
临床意义:
心肌损伤:AMI 后 6–12 小时升高,24–48 小时达峰值,4–7 天恢复。
其他疾病: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溶血性疾病等也可升高。
特点:特异性较低,需结合肝功能指标(如ALT)鉴别肝源性升高。
乳酸脱氢酶(LDH)
正常值:109–245 U/L。
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发病后 12–24 小时升高,48–72 小时达峰值,7–14 天恢复。
广泛组织损伤:肝炎、恶性肿瘤、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均可导致LDH升高。
特点:组织分布广,特异性低,需结合同工酶分析。
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正常值:72–182 U/L。
临床意义:
心肌损伤特异性指标:与LDH活性相关,但更侧重反映心肌损伤(如AMI、心肌炎)。
鉴别诊断:LDH/HBDH 比值:
健康人:1.2–1.6;
心肌梗死患者:0.8–1.2。
特点:与LDH联合检测可区分心肌损伤与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