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牙防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和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12岁年龄组刷牙率已达92.77%,但仅有0.86%达到口腔卫生良好指标,而牙周不健康的多达69%;35-44岁年龄组刷牙率已达85.65%,但达到口腔卫生良好指标的只占0.22%;成年人和老年人中,有牙龈萎缩现象的竟分别高达82%和97%。由此看来,刷好牙并不等于牙齿健康,那么,除了每天坚持刷牙外还有哪些牙齿保健方法呢?1、勿吃过酸过甜的食品,经常喝高酸性或甜性食物,如果汁、健康饮品、汽水、酸奶、红酒及白酒等,会使牙齿外层的珐琅质受到酸素侵蚀,令象牙质外露,使牙齿...
刷牙、漱口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牙齿保健常识,那么,牙齿保健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保健常识?1、叩齿可以增强牙齿支持组织的健康,好象锻炼身体一样,也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清洗牙面,叩齿方法简单,人人都可做到。它的方法是:闭着口唇,上下牙齿上下方向咬叩运动,每次叩一百余下,每天早晨配合刷牙进行,养成习惯。2、刷牙这是最普通的方法。人们都在刷牙,但刷得好、认真刷的人不多。所谓刷得好,就是要把每颗牙的各牙面都刷干净。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上牙由上向下旋转刷,下牙由下向上旋转刷,上、下前...
1、什么是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病。是宝宝常见的口腔炎症之一,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它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属于真菌感染。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片状物,小点或片状物也可逐渐整合成大块,如果擦的话,不容易擦去,白点或白块周围是没有红晕的,也就是说没有炎症反应。如果要强行剥离的话,剥离后可见到黏膜潮红、粗糙、可见渗血。鹅口疮一般不痛、宝宝不流口水、没有热度、一般不影响吃奶。但有的宝宝也可表现为重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至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部位,相...
2~5岁儿童龋齿发生率超过25%,从控制治疗疼痛和感染角度,其花费非常高,未接受治疗的儿童会面临进食困难、发音改变、失牙、牙齿功能缺失等风险。有多颗牙需要治疗或者牙科焦虑症的儿童通常表现出不配合治疗的行为,所以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来使患儿接受口腔治疗,包括以下几种:行为诱导、分散注意力、笑气吸入、中深度镇静乃至全身麻醉;实施场所包括诊所、日间手术中心及医院,其中最为困难的环节是选择合适的行为诱导方法。事实上,对所有患儿都实施全身麻醉既不必要也不合理。临床上常采用弗兰克尔(Frankl)评分表评估患儿行为并选...
1、清洁口腔实践证明,家长一般很难做到专业医师建议的,在婴儿长牙前就定期对其进行口腔清洁。但从预防鹅口疮的角度,在宝宝长牙前,家长应至少做好奶瓶的消毒工作、避免交叉传染。2、安抚奶嘴和牙胶有的家长一提到安抚奶嘴或者小宝宝爱咬东西就特别担心宝宝长大牙齿不齐,但对于可靠的安抚奶嘴,其实美国牙医协会是建议使用的。3岁以内的儿童,都可以在哄睡时使用安抚奶嘴。而对于出牙期的宝宝,牙胶也必不可少。因为出牙时宝宝牙龈涨痒不适,同时也是孩子心理上的口欲期,一个质量合格的牙胶能在生理和心理上使宝宝得到很大的满足。
糖尿病有关的检测指标很多,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建议选择不同的检测指标,从而对糖尿病进行诊断、分型、观察疗效。1.诊断指标包括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主要用来判断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状态。这类指标检测的是各种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其中空腹血糖最稳定,葡萄糖耐量试验最准确(金标准)。检测这些指标时一定要严格按要求来做,比如测空腹血糖,检测前不要特意控制饮食,应该与平时一样,这样才能反映出人体空腹血糖的真实水平。病人如果在服用降血糖药期间检测空腹血糖,不...
孩子怕牙医,更怕那钻头在口里“吱吱”的响。遭遇一次“可怕”的治牙经历,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永久的阴影,以至于再也不敢看牙医。鉴于儿童对牙科的恐惧心理,口腔专家认为,4岁以下的儿童配合度差,最好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用全麻,吸入的麻醉药物(笑气+七氟醚)之后,患儿能在睡眠中接受牙科治疗,避免对治牙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医生给孩子治疗更为安全。据了解,口腔医院儿科越来越多的儿童愿意接受全麻。口腔专家说,患儿接受全麻下治疗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家长认为补个牙还要全麻?”对给儿童实施麻醉进行补牙不...
治疗血管瘤应考虑血管瘤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可考虑暂时观察,有少数病员能自行消失,如生长迅速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应用。婴儿或儿童的血管壁内皮细胞仍处于胚胎状态,对激素治疗较敏感。对婴幼儿生长迅速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试用强的松龙行瘤腔注射,或口服强的松,有时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或明显缩小。成人的血管瘤对激素不敏感。海绵状血管瘤可用3%鱼肝...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病变,通常在胎儿期就已经形成,出生后逐渐显现。血管瘤可病发于全身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是面部、四肢,婴幼儿发病率约在4%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健康。1、毛细血管瘤:由血流量较大的毛细血管增生而成,外观像暗红色的草莓,高出皮肤,摸上去手感软。这种血管瘤可能遍布全身。2、鲜红斑痣婴儿血管瘤:毛细血管呈网状增生,发生在表皮之下的真皮层,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常常被家长认为是胎记。3、海绵状婴儿血管瘤症状:通常在孩子出生或生后不久发生。这种血管瘤虽然增长较慢,但损害较大,比较容易发现...
婴幼儿时期是乳牙陆续萌出、恒牙处于钙化的时期。如果不注意口腔保健,婴幼儿极易发生龋齿,还可罹患牙龈炎、口腔粘膜病、口腔畸形等,从而对其一生的口腔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应该受到特别关注。一、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与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宝宝的第一颗牙齿在母亲怀孕的第二个月开始形成。母亲的饮食习惯越健康,宝宝的牙齿和牙龈也越健康。父母对宝宝的口腔卫生护理要从诞生之日做起,帮助初来人世的宝宝尽早适应口腔卫生习惯。初生宝宝的牙齿还没有显露出来,口腔专家建议:定时喂温开水以冲洗口腔,每天晚上用无菌...
清洁口腔就像洗手一样,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需要!大多数人有深深的“困扰”,牙刷牙膏并不能随身携带啊!怎么办?这时候漱口水就派上用场了。在外吃饭吃了大蒜后或许大家连话都不敢讲。这时,如果你备了一小瓶漱口水,只需要去趟洗手间,回来立刻又口气清新了。正因为漱口水这些不可比拟的优点,如今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单品”!但在这里提醒大家,漱口水可不能乱用并且不能长期使用,错误的使用方法对口腔健康造成更大危害。“五花八门”的漱口水其实只有2类!简单来说,既有治疗用,也有保健用的,一般在超市看到的就是保健类的漱口...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齿疼痛的病因一般来说,以下几种牙病可致牙齿疼痛:①龋齿:初龋一般无症状,如龋洞变大而深时,可出现进食时牙齿疼痛,吃甜食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时疼痛加重。②牙髓炎:多是由于深龋未补致牙髓感染,或化学药物或温度刺激引起,其疼痛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可有冷、热刺激痛和叩痛。③牙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炎扩散到根管口,致根尖周围组织发炎。表现为持续性牙齿疼痛。患牙有伸长感,触、压痛明显,不能咬食物。这时可服消炎止痛药,并做根管治疗。④牙外伤:如意外摔倒、碰伤或吃饭时咬到砂粒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牙松动,如果不处理,接下来的结果只有一个:牙掉了。很多患者都有一个疑问:戴个牙冠能起到保护作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缺牙的危害有很多,前面的牙就是说话漏风、张嘴漏馅;后面的牙就是咬东西无力,或者只能用一边牙咬。那么,对于已经发生牙齿松动的情况,即牙周炎患者,应该做什么样的治疗呢?牙周炎是我国导致成人失牙的首要原因。当包裹、支持牙根的牙周组织,因为平时口腔卫生差,使得骨、软组织等发炎,就像树根周围的土壤开始流失,牙齿就容易开始松动。如果此时不及时找牙医救治,...
一般拔牙后,牙槽骨失去了生理性咀嚼功能的刺激,会逐渐萎缩,大约要2-3个月左右才达到稳定的程度。所以这个时候镶牙最合适,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镶牙是个牙齿恢复正常咬合的过程,因此是个系统工程,所以在镶牙前是一定需要仔细的勘查、设计的。我们了解一下专业镶牙的具体步骤如下:1、检查设计:专业的口腔修复医生(镶牙医生)检查并制定镶牙方案。一般包括治疗的时间、种类、内容、费用;以及后续的镶牙的可能的方案、种类、费用、周期、可能的镶牙后的维护。总之一句话,良好的设计是镶牙长期成功的重要保证。2、镶牙前准备:...
当牙齿活动或龋坏的较厉害无法保留时,就必须拔除。牙齿拔除后如何进行修复呢?也就是说镶牙有几种方法?目前,镶牙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活动义齿:就是大家常说的镶“活牙”,是可以自己摘戴的假牙,口内多数牙缺失,余下的牙少的时候适合活动义齿修复。优点是可以摘下清洁,对自己的健康牙负担较小。但是活动牙咀嚼效率较低,舒适性差,每次饭后均需清洗,休息的时候需摘下。拔牙1-3个月后进行修复。2、固定义齿:是用缺失牙两侧的健康牙做支持,把假牙固定在口腔内,一般适用于口腔内只有少数牙缺失,余留下的牙健康状态好的情况。...
临床表现:智齿冠周炎常发生于18~25岁的青少年,以下颌多见,有急性、慢性之分。临床上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出现。在急性炎症初期,患者仅感患处轻微胀痛不适,当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如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并可放散至同侧的头面部。炎症侵及咀嚼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检查可见龈瓣红肿糜烂,有明显触痛,压迫龈袋可有脓液溢出。全身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大便秘结等症状。慢性智齿冠周炎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仅有患处轻微压痛不适。当抵抗力下降时,常致急性发作。急性冠周炎进一步...